峡山:山水新城赓续千年水文明
大众网记者 杨晓玲 通讯员 高文东 潍坊报道
(资料图片)
(峡山水库风光)
人类文明从来离不开那些伟大的河流。
四大文明古国都源于大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起源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与恒河,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而中华文明则起源于长江与黄河——人们也将这些起源于河流的文明称之为“大河文明”。
有奔腾万里浩渺壮阔的大江大河,也有哺育沿岸代代儿女的区域之河。
作为当地人民的“母亲河”,她们不仅孕育了历经沧桑、自强不息的族群,更滋养了长盛不衰、兼容并蓄的文明。反过来,人民对于这些河流也赋予了复杂深厚的情感内涵,对其寄托了太多的情怀和希冀。
潍河,就是这样的一条河。
(一)
一条潍河,从远古汩汩而来。
潍河,古称潍水,发源于沂水县箕山,经诸城、高密、安丘、坊子、昌邑等县区,注入渤海莱州湾,河长二百余公里,流域六千余平方公里,流经潍坊大部分地区,滋生的潍河古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潍河流域,不仅是齐鲁大地上最古老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而且是中华民族古老东夷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从大禹治水到潍水之战,从郑玄论经到朱熹讲学,数千年文脉传承弦歌不辍。
——这里有大禹治水的壮阔。
《尚书》禹贡篇记载,大禹为了方便治水,根据导山”——山川的走势、导水——河流的流向的原则,历时13年,完成治水大业。齐鲁大地在古九州版图中据冀、兖、青、徐四州,又是黄河入海段,是大禹根治水患的重点地区。在今潍河的西岸,潍坊市峡山区王家庄街道朱子村东,有一处依山傍水气势恢宏的“亭子崖”,因古人纪念大禹治水在该处建立“禹王亭”而得名。原“禹王亭”因水库蓄洪已淹没于峡山水库蓄水线以下,只有逢枯水期时,才可见当年的禹王亭损毁后留下的碎石与瓦砾,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坚毅与壮阔。
——这里有潍水之战的惨烈。
发生在这片土地上著名的“潍水之战”,有两次。
第一次潍水之战,发生在四千年前的夏朝。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水战。《竹书纪年》记载:“二十七年,浇伐斟鄩,大战于潍,覆其舟,灭之”。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大禹的孙子、启的儿子太康,被有穷国(今山东德州)后羿杀死,史称“太康失国”。后羿的心腹寒浞又杀死了后羿,并派其子寒浇剿灭夏朝残余势力。潍坊寒亭区和浞河的地名就跟寒浞有关。《潍县志稿.疆域志》载“寒浞河俗称浞河,即古寒水”。历史上的第一次水战,就是寒浇在潍水与夏朝残余势力发生的一场大战。寒浇通过旱地行舟、水底破船的方式,一战封神,成为当之无愧的水战鼻祖。屈原在《天问》中感叹:浇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鄩,何道取之?
第二次潍水之战,则是楚汉相争的转折性战役。此战发生在潍河峡山区郑公段。公元前205年,汉军被楚军打得节节败退,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曹参为副将,退楚军,攻齐国。项羽派龙且领兵二十万救齐。两军对峙,楚军驻扎在东岸,韩信率兵西岸。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冬十月,韩信命人率兵携万余只布囊到潍河上游筑坝,然后引龙且出战,龙且追至潍河,涉水而过,这时大部分楚军都在潍河中。汉军以旗为信,推坝放水,大水奔涌而至,楚兵被潍水分割,龙且和手下被汉军包围,很快被杀死。东岸的楚兵见主帅已死,纷纷溃逃。汉军大获全胜。此战扭转了楚汉之间的根本局势,之后楚军处于被动防御状态,而汉军则进入全面反攻时刻。
(郑玄祠)
——郑玄在这里著书,朱熹在这里讲学。
环湖而行,至水库东岸,到郑公街道郑公村段,这里的街道和村子皆以“郑公”为名。郑公即郑玄,他遍注群经,是汉代经学集大成者,《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写道,刘备曾师从郑玄、卢植。东汉时期,孔融为北海相时命高密县官为郑玄立乡,名“郑公乡”,并立祠以示敬仰。历经千年风雨,如今郑公祠仍矗立于潍水之畔。为挖掘和弘扬郑玄文化,今年尼山圣源书院郑玄文化中心在郑公街道成立,构建起了郑玄文化与儒家文化交流的桥梁,将襄助于郑玄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弘扬,助力于更好的传承齐鲁文化。
水库西侧的朱子村,水库修建以前渠河在该村附近汇入潍河,水系丰富,这里的村民靠水吃水,善捕鱼,会织网。现在,走在村里的大路上,依旧随处可见编织渔网制作渔具售卖的村民。千年以前,这里叫“孝行乡”,因汉代村人毋丘长以孝著称而得名。至北宋庆元三年(1174年),宋代硕儒朱熹在此隐居讲学,该村因此又被称为“朱藏里”,因附近法林寺内有朱子祠,后遂称为“朱子村”。朱熹《观书有感》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盖出于此。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一生深耕于书院,促进儒家思想文化的创新,影响力远播海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下了重要财富。上世纪六十年代,为建设峡山水库,朱子村作为整体移民村搬迁到水库西侧。在峡山,像朱子村一样的移民村还有二百余个,移民7.4万人,为水利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盖公在此指点曹参清静治国,苏轼于此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汉朝第一任宰相萧何去世后,由曾参与潍水之战的副将曹参继任,也就是“萧规曹随”的曹参,被后人称之为汉唐八大贤相之一。
曹参的治国理念来源于精通黄老之术的盖公。在曹参还在齐地(山东淄博)任职时就广招天下优秀人才给自己出谋划策,但因人多思想和意见就无法统一,最后,去拜访了当时的世外高人盖公,询问自己应该如何治理好齐国。盖公指点曹参“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曹参非常认同,请盖公出山帮助自己治理齐国,齐国迅速发展。
曹参任汉相后延用了盖公的理念,持续推行萧何的政策,没有大幅度变革,而是让其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大汉帝国发展迅速,人民安居乐业,“贤相”的名声因此遍播天下。
沿着涛声在林荫密布的环湖路前行,王家庄段一处小山突入眼前。小山名为“盖公山”,就是当年盖公隐居之地。盖公有良好的师承、渊博的知识、严谨治学态度和宽广的胸怀,为汉朝文景之治的昌盛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后人所敬仰和缅怀。
苏轼亦与潍水有深缘。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少年时就倾心道家学说,尤其推崇黄老之术。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今诸城)知州,在任期间曾沿潍河行百里,寻访盖公遗迹,拜谒盖公冢,著作《盖公堂记》,高度评价了盖公的道家思想,“……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俱言之,参于是避其堂而舍盖公,用其言而齐大治,其后以其所以治齐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称贤焉。……夫曹参为汉宗臣,而盖公为之师可谓盛矣”。苏轼在密州任上的两年时间,写下了二百多篇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其中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超然台记》等千古名篇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的。
潍水之畔的人文胜迹不仅于此。和盖公山遥相呼拥的是山峦叠嶂、绿树荫然的黄公山。据传此山是因汉代张良的老师黄石公在此隐居而得名。在西面,则是狄山,又称“狄公山”,传说是因北宋爱国名将狄青在此驻军而得名。潍水之畔,除了古战场、韩信坝、龙且冢等名胜古迹之外,一众东汉晚期墓葬古迹星罗棋布,出土的东汉铜獬豸,彰显了正义勇猛、一往无前的法治精神,是峡山的城市符号;出土的东汉《庖厨图》,是现存最早反映酿酒、烧烤、蒸煮、烹饪全过程的碑刻。此外,还有“玉皇大帝峡山登基”“刘伯温峡山修道”等神话传说广为流传,为峡山这座新城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气息,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座。
(庖厨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汤汤潍水,载过来多少名胜古迹,流淌过多少瑰丽故事,谁又能一一考据清楚呢?!
(二)
一座水库,扼住化害为利的咽喉。
千年人文潍河,曾温婉柔美,更曾咆哮肆虐。
揭开披在潍河面庞上的面纱,你会无奈地发现,这条哺育地方文明的滔滔之水,曼妙宁静的时候少,桀骜不驯的时候多。历史数据显示,她竟然是一条三年两改道、十年九溃决的“坏河”,千百年来沿河两岸人民饱受水灾之苦。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大禹治水的精神从“亭子崖”贯通而来。英雄的人民不会向困难屈服。1958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兴建全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以期达到除水害兴水利的目的。1958年11月开工,动员民工3.6万人。1959年冬,工程建设全线展开,上阵劳力达7万人。他们以高度的热情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投入到峡山水库的建设中,争先恐后,自愿报名参战,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战斗,工地上呈现出炮声动地、尘土遮天,人山人海、干劲冲天的雄壮场面。山东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峡山水库帅旗飘》,记录了当年工程建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和人民群众战胜大自然的雄心壮举,今天再看,仍然心跳怦然。
至1960年4月,英勇的人民筑主副坝30余公里、主坝合拢,水电站、溢洪闸主体浇筑完毕,9月水库基本建成。从1961年开始,中共潍坊市委、市政府历年建立潍坊市峡山水库防汛指挥部,落实了防汛队伍组织,抢险料物储备,防汛安全检查等,加强了对洪水的预报、测报,逐步建成了集雨情、水情实时监测的洪水预报系统,成功拦蓄1960年、1974年超标准洪水,避免了河堤决口,保证了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害河”终于被扼住了咽喉。
水库建成后,对旱涝灾害有了很好的防控,但仅有水库还不足已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农业灌溉还亟需配套设施。
1972年,地革委提出了峡山水库灌区建设意见,本着“山、水、田、林综合治理,路、林、灌、排统一规划”的原则,达到“便于生产、便于排灌、便于机耕、便于交通、扩大耕地面积、为农业增产服务”的目的,进行了大规模灌区建设,建成了总干渠6条,长120.1公里,干渠43条,长450.7公里,支渠412条,长738.2公里,各类渠系建筑物14374座,发展灌溉面积153万亩,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水用水制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是排灌、路林成网的山东省第一大水库灌区。“害河”变身“利河”。
(潍泉扬水站)
沿风光旖旎的环湖路前行,一边是碧波荡漾磷光万顷的峡山湖,一边是果丰树茂阡陌交错的无尽沃野。至潍泉村附近,有一座扬水站,如烽火台状在水边耸起,展臂如长龙般凌空展向目光尽处,斑驳的水泥色和表面风化的立柱留下了时光洗礼的印记。
潍泉扬水站,位于峡山区王家庄街道潍泉村南,1978年春始建,1980年冬完成一、二级扬水工程,曾承担王家庄乡、担山乡和赵戈乡3.05万亩的土地灌溉任务。2018年10月被潍坊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除了潍泉扬水站外,沿河(水库)还有东惺惺扬水站、峡山水库大坝,都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昌邑峡山灌区工程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座座斑驳陈旧的灰色建筑,无声诉说着当年战天斗地的激昂、奋起与抗争。
“修堤筑坝捉洪魔,碧波存河清海晏,巧夺天工神韵美,浇灌沃土粮满仓。”在峡山这片沃土上,一个个水利设施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忠诚、干净、担当,科学、创新、求实”的水利人精神。历史,不会忘记建设如此众多水利设施所付出的心血和精力,不会忘记众多水利设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会忘记前仆后继的水利人和库区移民在水利事业建设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
(峡山水库溢洪闸)
(三)
一派绿水,就是勇往直前的幸福奔流。
潍河中游,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建成了,千年坏河变成了利民之河。
为进一步保水护水,2008年,环峡山水库成立了峡山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座因水而建、因水而名、因水而兴的新城,已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拥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诸多“国字招牌”。
目前,峡山区总面积4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4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9.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1.7%;有小(2)型水库13座,塘坝13座,主要分布在峡山水库西岸王家庄街道的丘陵地带;灌排水泵站7座,分布在峡山水库周围;田间灌溉用机井6049眼,控制灌溉面积27.58万亩;田间排水沟11832条,总长762.3公里。
以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主线,峡山区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围绕农业综合开发、人畜饮水、节水灌溉、防洪排涝等重点项目建设了一系列水利工程,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增强农业抗灾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促进现代化农业纵深发展为目标,找准发力点,大力开展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水库除险加固、区域水网联通、美丽移民村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开发,创新工作思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逐渐摸索出一套符合峡山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适合峡山发展特色,能解决峡山水利发展具体问题的成功经验。
2018年以来,峡山区水利资金累计投入4.945亿元,实施水利工程195个,其中骨干河道治理工程3项,投资1.8亿元;移民扶持工程10批次,投资2.5亿元;小型农田水利项目1个,投资200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4个,投资380万元;数字水利项目3项,投资600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个,投资4200万元,整合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项目4个,投资250万元,用于街道水毁工程修复和灾后设施恢复。通过加大水利资金投入,促进骨干水利工程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为峡山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河湖长制工作,也在与时俱进的“治河”中逐渐走深走实。峡山区境内纳入河长制管理的河流9条,总长度95公里,其中,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有6条。共有水库14座,其中大(Ⅰ)型水库1座,即峡山水库;小(Ⅱ)型水库13座,全部位于王家庄街道。2017年实施河湖长制以来,河湖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河湖面貌显著改善。2017年以来深入推进全区河湖“四乱”问题整治常态化,巩固和深化河湖清违清障成果,维护了潍河良好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了河流面貌。
——河湖管护工作有效落实。全面实行河湖专业化全域保洁管护,落实河湖专管员97名。
——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对全区所有涉河涉湖工程进行全面摸排,对发现的问题建立了问题台账,并交办给有关责任单位,督促限期整改完成。
——圆满完成美丽河湖创建工作任务。按照上级河长办美丽幸福河湖创建要求,区按照“一年示范引领、两年全面完成、三年提升巩固”工作思路,2022年完成全域美丽幸福河湖创建,奋力打造美丽幸福河湖的峡山样板。
——打造数字河湖综合监管平台。投资450万元建设“1+1+4+N”模式的信息共享管理平台,为现代化河湖治理等工作提供科学有效地决策依据,提升监管效能。
(环湖路)
农田水利、现代水网,美丽河湖、和美城乡。
河流是历史的脉络,它承载了人类文明的兴衰与变迁,历史如水,不断演变,沉淀了记忆,孕育了未来。
潍水两岸,留下了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和水相间相处的无数故事,生动演绎了人类从与水相斗,到与水相和的壮阔历程。
潍水两岸,承载了郑玄之礼学,继承了朱熹之儒学,打造礼仪之乡,探索文教振兴,融合文旅发展,深耕特色产业,注重保水护水,建成生态会客厅,在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之上,美丽峡山,秉承新时代发展理念,正以“二次创业”的激情与豪迈,谱写新时代水文明的煌煌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