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子罕以“不贪为宝”

发布时间:2023-08-17 03:39:14
来源:中工网


(资料图)

《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宋国有个人偶然得到一块玉石,把它献给国相子罕。子罕予以拒绝,并对献玉的人说:“我把不贪这种品德作为珍宝,你视这块玉石为珍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那我们就都失去了自己的珍宝,不如各自拥有自己的珍宝。”子罕以“不贪为宝”被传为佳话,并以一代贤臣廉吏名垂青史,他身上所体现的洁身自好、不贪财物、清正廉洁的为政之道,成为后世楷模。

人生而有欲,倘若不加节制,就容易被欲望所裹挟和驱使。无数事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古往今来,为官者堕入犯罪深渊,大多是思想上沾染了贪念,在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考验面前,突破了廉洁底线,逾越了纪律红线,最终“一失足成千古恨”。而那些名垂青史的清官,则都能以自律克制欲望,坚持克己奉公,奉行廉洁从政。相传北宋名臣包拯六十大寿时,宋仁宗念他德高望重、劳苦功高送去寿礼。包拯拒礼并赋诗一首:“铁面无私丹心忠,作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子罕以“不贪为宝”、包拯拒礼尚廉,他们的廉洁事迹给人以启迪,他们的廉洁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新征程上,我们应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自觉把廉洁自律视作品德修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底线,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廉洁自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革命烈士方志敏在《清贫》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字里行间流露出革命者的清贫节操和凛然正气。当年牺牲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烈士,生前在残酷的斗争实践中总结出“狱中八条”,其中“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和“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至今读来仍令人警醒。回望历史,清正廉洁的底色始终是我们党和军队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长征途中,管被装的军需处长,自己却身着单衣冻死在冰雪路上;和平建设时期,两袖清风的焦裕禄、从不贪占公家一毫一厘的杨业功、一尘不染的好干部孔繁森……正是一代代优秀共产党员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让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形成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问题常抓不懈。习主席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时,讲述了张伯行清正廉洁的故事并指出,张伯行的《却赠檄文》,“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前不久,习主席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弘扬清廉之风,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全面查找廉洁风险点,筑牢思想防线,坚守法纪红线。”广大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小事小节是恪守廉洁的第一道防线,良好作风是在小事小节中建立起来的,唯有“正己身”,才能形成清正廉洁之风;唯有清正廉洁之风盛行,才能永葆国家繁荣昌盛。要把作风问题作为主题教育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养成俭朴之风,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要像子罕那样把“不贪”作为人生至宝,理直气壮“拒礼”,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以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要始终绷紧严于律己这根弦,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多积尺寸之功,以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的形象,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陈四民)

来源:解放军报

更多相关文章